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庆云乐寿李保坤

一颗童心常相伴,知足长乐每一天。

 
 
 

日志

 
 
关于我

李保坤:字乐寿,祥云斋主,网络昵称庆云乐寿、景星庆云。高级工程师、大专文化、书法家、九三社员。曾经任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作协主席,2012年退休。现任中华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东文学院委员、山东散文家协会会员、鲁北书画鉴藏协会副主席、德州作家协会员、庆云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长、中国枣网文化顾问。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一等奖,喜爱研究中国古文字,喜欢写作新三字经、人物传记、专业论文。其作品刊载在国家、省、市、县的报纸刊物和网站上。

纪念李之仪诞辰96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8-07-22 09:19:04|  分类: 文章转载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纪念李之仪诞辰96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纪要

20071020日来自山东、四川、广州、河南等全国李之仪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本地的领导、学者专家40余名,在我市海兴国际大酒店召开了“纪念李之仪诞辰96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共同主办,市李白研究所、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承办。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秀华、市文化局局长王平主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汪永年致欢迎词。市政府副市长陈苏汉、副秘书长杜和题也出席了这次会议。首先与会代表观看了马鞍山市风光片,对马鞍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进一步的认识。之后便展开了对李之仪研究的热烈讨论。研讨会分上午和下午两个阶段进行。在一天的研讨中,专家学者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并对马鞍山市的文化产业及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此次研讨首先对李之仪的生平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任群则从周紫芝与李之仪的交游的角度考证了李之仪的卒年年,认为卒年应为建炎元年(1127)。

马鞍山市文联青年学者沙鸥则对目前学术界关于李之仪卒年的五种说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中找出了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并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考察了李之仪的学生周紫芝的两段笔记,阐释了之前学者的种种疑问,最终得出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汤华泉则利用李之仪的《姑溪集》,《姑溪文集》及《后集》,以及《全宋诗》等文献,考出李之仪在崇宁元年编管太平州直至去世,大约二十馀年居住在当涂所交往的人物六十七人。

中山大学张海鸥教授与他的学生吴文敏则提交了李之仪与苏轼交游考一文。文中从书信初交、相聚京师、同守定州、南北暌违、追思师范五大部分,按时间的顺序详细地考察了李之仪与苏轼的交游过程。

地方志原主任李昌志先生则对北宋词人李之仪晚年在当涂的创作生活进行了考述。

市李白研究所副所长殷春梅提交了李之仪与郭祥正交游略考一文,并对郭祥正与李之仪交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曹志平在长达十余年的研究中,参考了学者38人先写出了《李之仪事迹编年》一文,为李之仪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文本。

其次是对李之仪的文艺思想及词论和诗歌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四川乐山师院副院长杨胜宽在对李之仪的文艺思想进行深刻的剖析中认为:李之仪的文艺思想包含了创作技能、文章法度、艺术风格、审美标准、主体精神诸方面,并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李之仪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为技善论。强调了李之仪与苏轼文艺创作观的不同。苏轼注重“通擅各体”,李之仪则强调“各有所专”。并指出李之仪的这些观点是受苏轼“成竹在胸”和“辞达”说的影响。二为法度论。李之仪的法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关于文体或书法的形式规范,二是作家或书家艺术成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发展规律。三为筋骨论。强调李之仪的书学思想与苏轼的观点多有相通相近之处,比如欣赏中和调匀之美,注重作品整体的气韵飞动,以及突出自我个性和创作的心手相应等等。四为境界论。李之仪的论“精神”,明确了关于“境界说”的几点内涵:一是主题精神在创作中居首要和决定性地位,作品有“精神”才有境界;二是主体精神在作品中显现的标志,就是要在普遍认同的规范法度之外,实现自我个性的“展拓”;三是作品有境界的风格特征,就是“奔轶绝尘”,达到此境方可谓有气格、韵味。

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曾枣庄先生则比较了北宋后期的李之仪与南北宋之际的李清照的生平,考证了二人词论的写作时间,比较了二人词论的异同。
    郑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史月梅则另辟蹊径对李之仪的诗与禅进行了分析与概括。认为李之仪自觉运用佛禅思想进行 文学创作,以求超脱现实、化解苦闷,但亦因此使其诗有了一中禅悦之趣。笔者拟把李之仪置于其生存与活动的时代背景下,以其诗歌近于偈颂或夹以议论语言、浅白口语的禅理诗、禅趣诗为研究主体,钩稽出禅宗对其诗风影响之一斑。此外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邓乔彬、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房日晰虽没到会但也各自提交了对李之仪的词学研究的论文。

会后与会专家学者还对马鞍山今后的文化研究及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们认为:马鞍山市政府应成立文化学术研究基金会,对专家学者研究的文化学术专著给予必要的支持;对文化资源的开发,首先应注意古代本土区域的名人给予重视,如对萧云从、郭祥正等的研究,其次才是流寓姑孰的一些古代名人,如李之仪等;继续打好李白这张牌,扩大马鞍山的知名度;其三,保护好遗留的古迹,有针对地恢复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建筑,把马鞍山的文化底蕴呈现给世人。

  评论这张
 
阅读(7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